郑昭公一夜成亡魂
其实祭足这个人,除了贪生怕死之外,几乎就等于完美了。他的道德水平还是可以的,对郑昭公也可以说是掏了心窝子的扶持了。他当时废掉郑昭公实在是出于无奈,而且他给郑昭公的密信,已经把自己的苦衷都说出来了,如今又把他接回来继续当君主,按理说郑昭公对他应该感恩戴德才是。可是郑昭公偏偏就是这么怪,他复位之后,认为当时废了他的大臣都是坏人,那些大臣的头头祭足和高渠弥更是坏人中的坏人。对于坏人,应该想方设法的远离,甚至除掉。
怀着这种心思,复位后的郑昭公对祭足说话总是有一句没一句的,看似心不在焉实际上又有提防之意。祭足多聪明的人呀,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他也知道自己当年贪生怕死,对不起昭公,于是也不跟昭公掏心窝子了,而且经常告病,在家里睡觉。
郑昭公对高渠弥就更狠,经常说话损他,而且不时表露出废了他的意思。高渠弥为人贪而狠,他觉得郑昭公迟早会把自己废掉,还不如自己先发制人,先把昭公给弄死,于是他暗地里养了很多刺客,准备有朝一日行弑君之事。因为他和公子亹交好,所以他的最终目的是让公子亹当老大。
这样一来,连总理和国防部长都不搭理郑昭公这个主席了,那些大臣就更不愿意跟郑昭公为伍了。时间一长,郑昭公身边没有良臣辅佐,就被孤立了。
再说郑厉公逃到蔡国之后,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复位。他故技重施,就像当年对宋庄公一样,对蔡国人许下了空头支票:等哥回国之后,一定会给你们黄金万两。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故意把价格压得比较低。蔡国的国人都穷啊,没有宋国人有钱,一听说有黄金万两,便都帮着郑厉公干活了。
却说郑庄公封给公子元的栎邑,是块很大的封地,后来这块地被檀伯继承了。郑厉公又用重金贿赂栎邑的人,让栎邑的人帮助他造反。公元前696年,郑厉公率领蔡国和栎邑的人杀掉檀伯,占领栎邑。从此,他以栎邑为根据地,发展经济,厉兵秣马,准备找机会偷袭新郑,郑昭公感到鸭梨很大。至此郑国实际上已经陷入分裂,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三代基业被这几个不肖子孙毁于一旦。
郑昭公为了防备郑厉公,就让大夫傅瑕屯兵于大陵,以遏厉公来路。厉公一时下不了手,就向鲁国、蔡国、卫国求助,三个国家都答应了。大家可能就不明白了,我前面不是说鲁国和郑国交好吗?为什么鲁国又要帮着厉公打郑国了?其实这个世界,天道就是人道,只有人才能改变时局,也只有人能引导潮流。比如这一届美国总统亲华,弄不好下一届美国总统就侵华。鲁国当年和郑国纪国联手抵御齐国不假,但是那时郑国的领导是郑厉公,而不是郑昭公。说到底,鲁国只跟他郑厉公好,跟郑昭公是没什么交情的。而齐国正好相反,只跟郑昭公同盟,而不屑于和郑厉公为伍这种外交关系和国家无关,是由国君来决定的。说白了,郑厉公即位,鲁国是朋友,齐国是敌人;郑昭公即位,齐国是朋友,鲁国是敌人。
郑厉公还向宋庄公谢罪,说自己复位之后,会严格遵守《商丘条约》的规定,将城邑和财宝如数奉上,如有食言,天打雷劈。宋庄公本来对郑厉公很有意见,当年还打他来着,但是这次他又没抑制住贪心,决定再帮郑厉公一回。卫国的卫惠公当年曾收留郑昭公,但是郑昭公复位后并没有给自己什么好处,所以卫惠公帮助郑厉公讨伐郑国。
总之,四个国家各怀鬼胎,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管你郑国死活,只要我们能得到好处就行了。
这样,蔡、卫、宋、鲁联军,加上郑厉公的栎邑,这四个半国家的兵车浩浩荡荡地开到郑国边界,这是郑庄公死后第二次受到欺凌了。可叹的是,这两场战争居然都是他自己的儿子挑起来的,真不知道做了什么孽。
郑昭公见四国兵车压境,大是恐惧,忙召祭足来商量对策。祭足说:主公不必忧虑,这几个国家并不齐心,只有公子突一人是玩命的,其他的国家都不会为了公子突拼命。我们只要坚守关隘,虽不能取胜,但绝不会落败。以前宋齐蔡卫打过来的时候,我都守住了,别说这次了!
郑昭公这才放心,派大夫傅瑕去前线守城,果然不出祭足所料,联军一点也没占到便宜,加上卫国内乱,联军撤退了。
可是,不到一年时间,郑厉公又联合宋、卫、鲁、陈、蔡五国攻打郑国。好在郑庄公留下的基业大,加上郑国百姓拼命拒守,才保得平安。不过,在这样连番的攻击下,郑国也是摇摇欲坠。
祭足对昭公说:主公,当年公子突帮着纪国打败了齐国,齐国对他恨之入骨,而且齐僖公对您一直很好,他的儿子齐襄公也想和您交往。我可以去齐国借兵,两国联合,必破五国联军。
郑昭公觉得祭足说得很有道理,就让他带着礼物,前往齐国去了。
哎,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祭足只知道防备郑厉公,却没想到郑昭公还有更大的敌人,就在自己的身边。
公元前695年,也就是郑昭公复位的第二年,郑国国防部长高渠弥率军将郑昭公杀死,并迎立公子亹即位。当时祭足还在去齐国的路上。
哎,可叹郑昭公前后在位不到三年,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了。他真的不适合当国君。这完全是他性格的原因。他本来有一个好朋友祭足,可是他不知道珍惜,到最后他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他在整个朝廷里没有一个朋友。
他复位以来,可能说过很多话,但是没有一个人听;他可能做过很多事,但是别人都嗤之以鼻。因为,他得罪的人太多了,没有人喜欢他。他当年在父亲耳边说高渠弥贪而狠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这个人的手里呢?
自古以来,那些厉害的君主都有着极强的驭人能力。不管是道德高尚的,还是品质恶劣的,都能被他们所用,这些君主不管臣子品行好坏,只要有才能、用着好使就行了。如果有才华的人不能用,就把他除掉。比如朱元璋既能用徐达那样品质高尚的大人,又能用胡惟庸、李善长这样自私自利的小人,最后还要把他们一个个弄死,好给孙子铺路;再比如曹操,他宁可杀了吕布,也不想吕布被他人所用。
差一些的君主,会亲君子,远小人,但是也不会得罪小人。
而郑昭公呢?他没有能力驾驭高渠弥,只要稳住他就是了,为什么还要跟他结仇呢?如果结仇了,杀掉他就是了,为什么优柔寡断,让他位列上卿呢?要说他小心眼吧,也不是,要不然他怎么会让自己的仇人在自己身边,平步青云呢?我还真没见过这么大方的。要说他大方吧,好像也不是,他打高渠弥的小报告就好几次了,而且祭足对他死心塌地,他却对祭足心怀芥蒂,呜呼!如此性格,如何为君?
有时我在想,从古至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结党?说到底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给人方便,自己方便,朋友多了好办事,这就是人。没有从不腐败的国家,也没有完全清纯的人类。
因为人类是感情的动物,促进感情并不一定完全好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用。比如相亲相爱的男女,相处了四五年后,即使男人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女人还是会跟着他的,不是吗?可是现在还是有很多情侣因为现实分手了。我现在也不知道,到底是感情能打败现实,还是现实会毁灭感情?
未完待续……
龙辉说历史,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