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

小科普 150

撰文 | 李山 责编 | 黄悠

《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谥号

孔子是鲁国人,可是他的弟子有卫国、陈国、齐国甚至楚国人,可谓四面八方都有。所以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成他的学生从各国来向他学习。在诸多弟子之中,子贡是卫国人,所以他对卫国的事情总是比较关切。

卫国有一个大臣,叫孔文子,文子这两个字是他的谥号。古代有年号、庙号,当然也有外号。谥号就是古人去世之后给他的一个评价,谥号的作用主要是评价这个人一生的作为。根据现代学者的考据,谥号起源于商代,流行于西周,然后一直延续到了近代。过去关于谥号有很多争执,比如在金文之中看到穆王,穆字就是他的谥号。很多学者认为金文中称他为穆王的时候他还活着,因为有穆王赏赐的记录。所以有一段时间也提出了生号的说法,大学者王国维和后来的郭沫若都认为活着就可以有谥号。但根据现在的研究,以及随着出土的青铜文物数量的增加,发现这个说法不成立。当铭文中出现穆王两字时,一般都是在穆王身后了,也就是说这个器物是在穆王去世之后才做的。

谥号,简单地说就是对一个人死后进行盖棺定论,古人对它的态度很慎重。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例子,楚王去世之后,后人拟了一个谥号,结果楚王两眼瞪着死不瞑目。大家才发现坏了,这个谥号他不接受。于是改了谥号,他的眼睛才闭起来。当然,现在的学者认为人死后有一段时间因为生理原因眼睛会睁着,但古人就会认为是谥号不对导致死不瞑目。

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谥号之中也有褒贬。孔文子的谥号是一种褒扬,但是清代光绪皇帝的谥号德宗就暗含着讽刺意味,因为将他比作唐德宗,而唐德宗是被人从京城赶跑的,光绪皇帝也是被八国联军从京城赶到了西安。

在周代的谥法之中,文作为谥号有几个含义:一种说法是经天纬地谓之文,就像周文王一样。另一种说法是勤学好问谓之文。很多学者认为孔文子的文就是好学,并不是经天纬地,毕竟他无法和周文王相比。将这样一个字给孔文子,是很高的评价。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字是孔子给他的谥号,因为孔文子和孔子是朋友,他死后卫国的国君就请孔子帮忙起个谥号,正是因为这个,子贡才向孔子问原因。

孔文子的好学精神

《左传》详细记载了孔子和孔文子的事:

孔文子之将攻大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国人以币召之,乃归。

胡簋之事就是簠簋之事,古代祭祀所用的簋是圆形盛米的容器,簠也是类似用途的东西。现在出土的文物中簋比较多,簠的起源比较晚。当孔文子来访的时候,孔子说:我作为一个儒者,对祭祀摆放贡品的事是明白的,但是对拿刀动枪甲兵之事并不懂。而且当他听说这件事后,立刻就告诉学生驾车离开,因为这个国家待不得。他还说鸟儿选择树木,哪有树木选择鸟儿的呢?言外之意是我来到卫国是从事政治活动,不能因为这件事蹚浑水。孔文子听了孔子的话之后急忙来阻止他离开,并且表示我请你去打仗不是我的本意,我本意是想问问打仗的事,不是要让你来帮我完成私心。孔子听他这么说,就准备留下来。但此时鲁国也派人带着礼物来请孔子,于是孔子就回鲁国了。

孔子晚年周游列国,在卫国这段时间处于很多矛盾的旋涡,孔文子事件只是其中之一。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文子做事是有缺陷的,在《论语·宪问》这一篇里,孔子还评价了孔文子: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

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这是孔子回到鲁国之后和季康子见面,谈论卫灵公无道现象的记载。卫灵公宠爱小老婆,将太子赶跑,季康子作为鲁国的执政者听了就不高兴,便问:如果像您说的这样,他为什么不亡国呢?言外之意是对孔子所说的话不认同。而孔子又说:因为有仲叔圉帮他搞外交,有祝负责宗庙、鬼神的事,还有王孙贾管理军事。有这样三大贤人,他怎么会亡国呢?

仲叔圉就是孔文子,祝是负责祭祀的人。祝是一种职业,也就是祭祀的时候向鬼神传达敬意的巫师,祭祀完成之后他们又会向人传达鬼神的赏赐。《左传》记载了祝的一件事,卫蔡争盟的时候,有一个礼叫作歃血,歃一些动物的血,谁先喝意味着谁的地位高。蔡国人认为应该他们先喝,理由是当年周王分封的时候,蔡叔比卫国老祖康叔年纪大。卫国人见此不知所措,祝就站出来说按照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周王分封的时候并不是按照年岁来定,而是按照德行。根据德行的原则,并不能说明蔡叔的年纪大就可以先歃血。祝作为负责宗庙的人,他了解历史和宗教,这一番话就为卫国挽回一局。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还赞美他有学问、伶牙俐齿。

当时的鲁国有三大家族分割国家权力,其中最大的一家就是季氏家族,康子就是季氏家族的掌门人,他也掌握了鲁国的大政。当他对孔子的话表达疑问的时候,孔子却说卫灵公虽然无道,但他善于用贤才。这样的回答让季康子有点自取其辱,因为暗讽了季康子的手下并没有孔文子、祝和王孙贾这样的贤才。由此可见,孔文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很有才干的一个人。

在孔文子去世后,孔子斟酌了他的一生:其一,他有才干;其二,他有缺陷。还有一个特点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孔子最赞赏的一点。《论语》最强调的一个品质就是好学,因为好学的人不俗气。我们的人生像一条河流,你将源头斩断,挖再大的水池注水也是死水,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才能保证源头有活水。虽然孔文子嫁女儿的事和他的夫人与人私通的事不好,但他通过学习改善自己,所以能够治宾客。朱熹在《四书或问》里谈到孔子如何评价他人,认为孔文子好学而成为一个贤人,他的好学精神遮盖了那些缺陷,这也反衬出孔子对学习多么重视。

课本里的《论语》

《课本里的〈论语〉》是北师大教授、《百家讲坛》名师李山老师特意为孩子打造的《论语》精读本。内容覆盖中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论语》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举一反三,因材施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字句,李山老师将这些字句摘选出来,还原到所在《论语》的章节,进行句义串讲,同时不局限于小学教材,结合《论语》全书以及其他儒家经典,以及《左传》《史记》等史书中的故事,对其进行阐发。在阅读中拓展了孩子知识边界,提升了孩子古文阅读力、理解力、逻辑力。

本文为桃李国学苑原创

欢迎读者朋友转发分享

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课堂内外》主创团队

主持人徐德琳

责编黄悠

美编李煜

投稿信箱taoliguoxuetang@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