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笔记——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08 : JJF 1752-2019 全自动封闭型发光免疫分析仪校准规范
个人总结:校准项目(有对应技术要求):示值误差取低值和高值的标物,重复3次。重点也要注意单位:单位与标准物质标准值的单位一致。重复性对低值的标物,重复6次。携带污染率从高值到低值的顺序,分别连续测量高值和低值各3次。线性5个浓度的标物,各测3次。如果用同一种标物,测量的顺序,可以从高到低。A B C D E ,A最低,E最高E测3次,A测6次,B C D各3次。就能覆盖全项目。标准物质的选择原则参照附录A,所以这意思是说,满足附录A的要求,不限于在5.2.1中提到的人胰岛素、生长激素或甲胎蛋白等有证标准物质.通常只能与厂商配套提供的试剂盒一起完成对应的校准。原理:化学发光:化学发光是指一种在化学反应中放出光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了激发态的化学物种,这些激发态的物种在退激发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化学发光。化学发光的原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能级图来解释。在能级图中,化学物种的基态能级比激发态低,而激发态能级则高于基态。当一个激发态分子退回到基态时,其能量差就被释放出来。这种能量释放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辐射发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化学发光的反应机理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来实现。例如,一些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或化学分解反应等,都可能会导致发光现象。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入激发剂、荧光染料等物质来促进化学反应的发光效应。在全自动封闭型免疫发光分析仪中,化学发光是用于检测样品中生物分子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用化学反应在样品中产生化学发光,然后利用光学检测器检测并定量测量发光强度,从而确定样品中生物分子的含量。具体来说,全自动封闭型免疫发光分析仪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化学发光:1. 样品处理:将待检测的样品通过一系列处理步骤处理,例如提取、纯化、稀释等,以便在后续的检测步骤中得到准确的结果。2. 反应物添加:将特定的反应物添加到样品中。这些反应物包括标记抗体和底物,它们能够与目标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化学发光。3. 化学发光:反应物的作用产生化学发光。化学发光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其中最常用的是荧光素酶体系。在这种体系中,荧光素酶催化底物的氧化反应,产生荧光素的激发态,荧光素退激发时发出荧光,从而产生化学发光。4. 光学检测:光学检测器检测化学发光的强度,从而定量测量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含量。光学检测器可以测量荧光强度或发光强度,这取决于所使用的反应物体系。总之,在全自动封闭型免疫发光分析仪中,化学发光是用于检测样品中生物分子的一种方法,通过添加反应物产生化学发光,然后使用光学检测器定量测量发光强度,从而确定样品中生物分子的含量。电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在溶液中激发物质的电子,将它们转移到高能态,然后电子退激发回到低能态时释放出光子,从而产生化学发光。其原理可以用下面的几个步骤来解释:1.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是电化学发光的起始步骤。它在溶液中发生,通过施加电压或电流使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将一些电子从基态转移到激发态。这个反应通常在电极表面发生。2. 激发态的形成: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一些分子会因为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处于激发态,这些激发态的分子是化学发光的关键。3. 退激发:当激发态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电子退回到基态时,激发态分子就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激发态分子的能量被释放,一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化学发光。4. 光子释放:当电子退激发时,能量差可以以多种方式释放,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辐射发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释放的光子的能量与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差有关,从而导致不同的发光强度和颜色。总之,电化学发光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可以应用于生物分析、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通量的优点。全自动封闭型免疫发光分析仪是一种常用于临床检验和生物分析中的分析仪器,其测定原理基于免疫学反应和电化学发光技术。电化学发光是指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一种技术。在全自动封闭型免疫发光分析仪中,电化学发光是通过利用化学发光体系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激发态化学物质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免疫发光分析仪通常使用的是双电极电化学发光体系。该体系包含两个电极,一个为工作电极,另一个为参比电极。在工作电极上,通过加电压的方式促使荧光基团被氧化成为激发态,同时电子和阳离子也被释放。此时,参比电极的电势保持不变,而工作电极上的电势则逐渐升高,直至达到足够高的电势差,从而激发态的化学物质释放出光子,即产生化学发光。在免疫发光分析中,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反应后,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被定位到工作电极上,然后进行电化学发光检测。根据电化学发光的强度,可以推断出待测物的浓度或者有无存在。总之,电化学发光是全自动封闭型免疫发光分析仪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可以实现高灵敏度、高精度、高通量的检测,因此在生物分析、临床诊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免疫分析免疫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食品、环境等领域的分析技术,其原理基于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作用。免疫分析可分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和放射性免疫分析两种类型。非放射性免疫分析的原理:1. 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是生物分子中的一种,通常是一种蛋白质或多糖体,它能够与特定的抗体结合。抗体是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它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抗原。2.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反应:在免疫分析中,将抗原或抗体与一种固定的载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当待测物中含有与载体结合的抗原或抗体时,它们将与载体上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3. 信号检测:将标记有特定标记物的二抗或标记物直接与免疫复合物发生反应,使标记物与免疫复合物结合,通过检测标记物的信号来判断样品中的含量。放射性免疫分析的原理:与非放射性免疫分析不同,放射性免疫分析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物,通过检测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来判断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放射性免疫分析与非放射性免疫分析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标记物的种类。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物的放射性免疫分析,通常需要更高的实验技术要求,但其灵敏度更高,检测范围更广。在全自动封闭型免疫发光分析仪中,免疫分析的原理基本上与一般的免疫分析相同,只是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术和装置,实现了全自动化、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检测。该仪器使用的免疫分析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与特定的标记抗体或固定在载体上的抗体相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2. 分离和洗涤免疫复合物:通过磁珠分离、过滤或洗涤等方法分离和洗涤免疫复合物,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3. 标记抗体的检测:通过电化学或化学发光等技术检测标记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后所发出的信号,并根据信号的强度计算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以下是正文总结内容引言归口单位: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参考的相关标准:YY/T1155—2019《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首次发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原理的全自动封闭型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校准。2. 引用文件YY/T1155—2019《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3. 概述全自动封闭型发光免疫分析仪(以下简称免疫分析仪)是采用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样本中特定靶标的分析仪器。免疫分析仪通常由计算机系统、内部伺服系统、加样单元、清洗单元、孵育单元及检测单元构成。通常只能与厂商配套提供的试剂盒组成检测系统完成特定靶标的分析,具有封闭型。免疫分析仪可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完成加样、清洗、孵育、检测等整个分析过程,通过检测免疫反应时产生的化学发光或电化学发光信号实现特定靶标定性或定量检测。4. 计量特性4.1 示值误差以5.2.1中规定的标准物质的测量结果表示,示值误差不大于土15%,也可参照厂商给出的技术要求。4.2 重复性测量重复性不大于8%。4.3 携带污染率携带污染率不大于1%。4.4 线性线性相关性系数r不小于0.99。5. 校准条件5.1 环境条件5.1.1 环境温度:(10~30)℃。5.1.2 相对湿度:≤70%。5.1.3 室内应具备良好的防尘措施,免疫分析仪应远离振动、电磁干扰。5.25.2.1 校准用标准物质和试剂校准用标准物质:人胰岛素、生长激素或甲胎蛋白等有证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5%(k=2)。标准物质的选择原则参照附录A。5.2.2 试剂:配套体外诊断试剂盒。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6.1 示值误差示值误差的校准宜采用免疫分析仪规定检测项目的有证标准物质。通常情况下,检测项目的校准点至少应当包括1个低值点和1个高值点。低值点和高值点至少应相差1个数量级。且低值点和高值点应当覆盖客户要求的校准点或校准区间;当客户要求时,也可进行单点校准。分别测量选定检测项目的校准点,每个校准点分别重复测量3次,计算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按绝对误差计算示值误差。(平均值 - 标准值)。单位与标准物质标准值的单位一致。6.2 重复性对低值点重复测量6次,以相对实验标准偏差作为重复性的表征。6.3 携带污染率按照从高值到低值的测量顺序,分别连续测量高值和低值各3次,测量值分别记为i_1i1i_1i1、i_2i2i_2i2、i_3i3i_3i3和j_1j1j_1j1、j_2j2j_2j2、j_3j3j_3j3。以CO来表征免疫分析仪的携带污染率。CO = \frac{j_1-j_3}{i_3-j_3}CO=j1−j3i3−j3CO = \frac{j_1-j_3}{i_3-j_3}CO=i3−j3j1−j3CO携带污染率;j_1j1j_1j1 ——低值标准物质第1次测量值;j_3j3j_3j3 ——低值标准物质第3次测量值:i_1i1i_1i1——高值标准物质第3次测量值。6.4 线性在低值至高值范围内,对至少5个浓度的标准物质(或配制的校准溶液)进行测量,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将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或校准溶液的配制值)进行线性回归。按下式计算。7. 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不超过1年。8. 附录A 校准用标准物质的选择原则A.1 标准物质的选择人胰岛素、生长激素或甲胎蛋白有证标准物质不可获得或客户要求时,可选用其他检验项目的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校准。A.2 校准示值误差的标准物质校准示值误差的标准物质应具有互换性,由于免疫分析存在基质效应,校准示值误差时不建议将有证标准物质稀释使用,否则可能影响互换性。*互换性指对于给定标准物质的规定量,由两个给定测量程序所得测量结果之间关系与另一个指定物质所得测量结果之间关系一致程度表示的标准物质特性。[JJF 1001一2011,定义8.16]A.3 校准重复性、携带污染率和线性的标准物质校准重复性、携带污染率和线性时可采用高纯有证标准物质按照重量-容量法配制校准溶液,但此时应当考虑配制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用于携带污染率校准的两个标准物质浓度应至少相差一个数量级.用于线性校准的标准物质的最高浓度与最低浓度应至少相差一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