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陆家嘴属于哪个区(上海陆家嘴是什么地方)

小科普 121

尽管如今的上海已经是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但它在我国古代却并没有很高的地位与存在感。相比于西安、洛阳、北京等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上海的前身松江府直到元朝才因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清道光年间,地处长江口的上海因《南京条约》而开埠,并逐渐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贸易中心。

提及上海本土的历史文化名人,除了上文提到的黄道婆之外,或许很多人还知道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内阁首辅徐阶、抗清将领夏完淳等。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上海的两个重要地标都是因历史人物而得名:一个是因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而得名的徐家汇,另一个则是因文学家陆深得名的陆家嘴。作为古代最著名的上海人之一,陆深曾被嘉靖帝称赞为先代名臣,在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

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陆深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具体来说就是如今陆家嘴所在的位置。陆深的祖辈世代居住在松江府华亭县,也就是今上海市松江区一带。后来,陆深的曾祖父陆德衡入赘到了位于浦东的一户章姓人家,浦东陆氏由此发端。根据地方志记载,陆深自幼聪慧过人,年少时还与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祯卿关系友善。

弘治十四年(1501),陆深参加应天府乡试并考中头名,也就是所谓的解元。四年后,不到而立之年的陆深考中进士,且名列二甲第一名,随后被选为庶吉士,在翰林院中担任编修。不巧的是,就在陆深高中进士的同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年仅三十六岁的明孝宗朱佑樘驾崩,太子朱厚照继位,是为明武宗。

登上皇位时只有十五岁的朱厚照自然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只是个贪玩孩子的他将大权交给了自己颇为信任的宦官刘瑾等人,随后便专心玩乐。刘瑾掌权后独断专行、作威作福,引来了朝中众多官员的不满,其中自然也包括翰林院。由于不满翰林院总是违抗自己,刘瑾干脆将院中官员悉数外派,打算图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因为刘瑾排除异己的行为,陆深被外派为南京主事,直到正德五年(1510)刘瑾遭凌迟处死,他才得以官复原职。此后陆深先后被封为国子司业、祭酒,还曾担任经筵讲官,为明武宗讲授经史。在国子监供职期间,陆深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日后官拜内阁首辅的夏言。

刘瑾虽死,陆深的仕途却并没有就此一帆风顺,由于同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桂萼意见不合,他被贬为了福建延平府同知。这之后陆深先后担任过山西、浙江提学副使,后又被派到四川任左布政使。在四川,他平定少数民族叛乱有功,被嘉靖帝赏赐金币。嘉靖十六年(1537),陆深被召回朝廷出任太常卿兼侍读学士。

两年后,嘉靖帝自北京出发,南巡至自己曾经的封地承天府,陆深不但奉命随行左右,还得以执掌行在翰林院印。不仅如此,嘉靖帝还亲自提笔删去陆深官名中的侍读二字,加封其为詹事府詹事。嘉靖十九年(1540),陆深辞官回乡,他在黄浦江东岸修建楼阁隐居下来,专心于书画、著述、藏书三大爱好。

作为优秀的书法家,陆深主要仿效唐代书法家李邕和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与此同时其作品又存在浓厚的个人特色。夏言曾盛赞陆深的书法道:文裕书法妙逼钟、王、比之赵雪松而遒劲过之。如今,他的代表作品《瑞麦赋》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可见其水平之高。

著述方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评价陆深的作品道:今观其集,虽篇章繁富,而大抵根柢学问,切近时理,非徒斗靡夸多……独以和平典雅为宗,毅然不失其故步,抑亦可谓有守者矣。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创作的《史通》是我国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陆深在此基础上编撰《史通会要》,成为明代史学批评著作中的杰作。

而在藏书方面,陆深喜爱收藏各种书籍,编撰有《江东藏书目录》。按照其好友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的说法,陆深的藏书数量达到了数万卷之多。其实不仅陆深,陆深的祖父、父亲都有藏书的爱好,因此藏书可谓陆家代代相传的趣味。

嘉靖二十三年(1544),陆深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礼部右侍郎,赐谥文裕。随后,此时已经官居内阁首辅的夏言亲自为昔日恩师题写墓志铭,后来陆深之妻的墓志铭则是由同为上海人的内阁首辅徐阶撰写。尽管如今知名度不高,但陆深将自己的名字永远烙印在了故乡的土地,并以陆家嘴之名不断传承下去,供后人纪念。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