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
泸定桥
泸定会议后,为避免与敌纠缠,中央红军决定尽快向四方面军靠拢,他们朝天全、芦山方向开进。翻越乱树挡道、葛藤遮天的二郎山之后,红军顺利突破敌军在芦山、宝兴的防线,于6月上旬到达夹金山脚下的大硗碛地区。
神兵过
夹金山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宝兴县与小金县之间,是两县的界山。靠近小金这一面的夹金山更为陡险,危岩遍布,峭壁如削,主峰5100多米,终年积雪。高等级的盘山公路峰回路转,通行地段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王母寨垭口是宝兴到小金途中翻越夹金山的最低点,海拔达4114米。
宝兴县风光
近些年山顶已很不容易见到积雪,山体上点缀有东一块西一块的草甸,四处可见裸露的危岩。但在70年前,夹金山积雪深厚,那里是雪豹和雄鹰的世界,地上行进万分艰难。这里最大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变化无常——时而大雾弥漫,时而风雪交加,时而闪电雷鸣,时而烈日当空,乖张而难以捉摸。
18世纪70年代,清乾隆打金川时,曾从较缓的南坡经此山进军和运粮。在1935年6月中央红军到达这里时,民谣盛传: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男人不敢攀。要想翻越夹金山,除非神仙下了凡。当地百姓将夹金山称为为神仙山。有道行的喇嘛则认为凡是能够翻越夹金山的人,除非骑着豹子;徒步者能够翻山,功德无量,必能成就伟业。
看到几万红军逶迤十几里的队伍,他们知道,这叫神兵过。
鲸背岩
红军翻雪山的路途上,要经过达古冰川的地质学教材—— 鲸背岩。
库勒诺斯角的鲸背岩
2015年,著名冰川学者张文敬告诉作者:虽然达古冰川现在的长宽均不过几百米,但一直存在至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此前因受制于考察条件等因素,一直没有发现鲸背岩。2013年3月,我在达古冰川景区乘坐索道上山时,意外发现位于羊拱山海拔大约4300米的地方有鲸背岩。根据这次考察发现的古冰川痕迹推测,达古冰川历史上体量是现在冰川体量的上千倍。
达古雪山
诞生于第四纪的四川黑水县达古冰川,有10余条第四纪古冰川奇观鲸背岩群,由于冰川在对基岩磨光侵蚀过程中或许夹有硬度比较大的冰碛砾石,可在鲸背石面上形成道道冰川擦痕。现在的达古冰川只是个‘婴儿冰川’,跟它第四纪大冰川期的体量远远不能相比。不过小型的现代冰川却是地球环境演替的窗口,尤其是时有时无、时大时小的婴儿冰川,就像设置在冰冻圈和生物圈之间的寒暑表,体现着地球环境的变化。目前黑水县境内共发现19条现代冰川,其中13条位于达古沟源头。
达古冰川
黑水县城海拔仅为2350米,达古冰川所在地海拔为3000—5000米。冰川的孕育,需要终年不化的冰雪以及零下30至40摄氏度的条件,而黑水一带气温最低在零下14摄氏度,如此特异的自然条件,只能归于达古冰川是造物主对黑水的恩赐。
从明净恬静的东措日月海出发,翻过大片碎石满地的山坡,便来到了一号冰川。它是立体形态冰川的代表,整体呈月牙形,冰川前沿的有冰蚀崖,蔚蓝的冰蚀湖上漂浮着大小不等的洁白冰块。阳光下纵目远眺,还可以看到冰川周围分布着大小数十个孔雀蓝的冰蚀湖。二号、三号冰川位于一号冰川的左侧,同一号冰川相连,一直延伸到达古雪山的顶峰。
冰川核心面积为8.25平方公里,冰川厚积约30米,大小冰川相互映衬,精雕细琢整齐有序,阳光映照下,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如梦如幻。达古冰川景区的旅游单元十分完整,现代世纪冰川、皑皑的雪山、巨石林立的山地,宛如明镜的高山湖泊、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绿草如茵的高山草甸……
一号冰川其实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冰舌,其余部份被掩盖在了厚厚的冰雪之下。但这这小小的一部分,就像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所言,让人猜测它那看不见的部分。冰川的面积犹如一个小型飞机场,暴露在外的冰壁很是奇特,大多呈波纹状,像是一个个的滔天巨浪突然被僵冻在半空。冰舌以30度左右的坡度平缓地向上延伸,后面是几座海拔大概为5200多米的雪山。
雪豹之家
冰川里,还隐藏着雪豹。
雪豹有雪山之王的美称,是一种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的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等高海拔山地。据估计,世界上的雪豹种群数量有几千只,新疆的雪豹数量就占其中的四分之一。尽管川西雪域是雪豹的栖居地,但很少被拍实景照片。
20世纪90年代,当地先到扎西尼玛告诉作者,那里有雪豹出没。在80多年前的长征时期,雪豹种群数量则会更多。
通往达古冰川的路的确很荒芜,加之森林里落叶、枯枝、死树遍布,如果没有向导,游人几乎就没有走出去的可能。一层层的青苔宛如时间厚厚地积压在地面,马蹄踩在上面软软的,但不时打滑。一个叫河坝的地方,是森林中的一块宽阔平坝,这是进山前最后的一个平坝。
海拔至少有3500多米的地方,是几千亩的高山杜鹃林。海拔4300米左右,到了高山草地群,距离冬措日月海还有几公里路程。冬措日月海呈橄榄状,像一块翡翠躺在群山里,长约1500米、宽约300米。
此地人迹罕至,水岸高处仍有不少玛尼堆,石头上刻满了藏文,这些火成岩或花岗岩,经历着多少年的浸泡,字迹刀砍斧凿,在天地间呈露出最质朴的造型,可以把一个人的魂敞开,魂被经幡高扬起来,与顺着山势倾斜而来的冰川默默对峙。
除了雪豹,达古冰川的周围还生活着众多的珍稀动物,如金丝猴、野牛、獐子、盘羊、梁祝鸟等,它们为亿万年的古冰川增添无穷活力。
红色坐标
达古冰川是长征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表面读这句话,显得轻描淡写,真实情况十分艰巨、极度凶险。红军被老百姓称为天兵,丝毫不夸张。
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历时一年零两个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红四军,近九万人次,3次翻越险峻的黑水大雪山。
红军进入黑水攀登的第一座大雪山座落于黑水县西南方向雅克夏大雪山,也称长板山或马塘梁子,海拔4443米,距县城30公里,如今是国家森林公园及八十里彩林为一身;第二座大雪山昌德雪山,地处黑水县西南、海拔4283米,处于达古冰川与彩林之间;第三座雪山是达古雪山,是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其海拔有4752米,是达古冰川景区与去毛尔盖的必经之地。当时,周恩来因身患重病,躺在担架上经此翻越了达古雪山。有不少战士因生病或体力不支而长眠于雪山上。
据统计,有近万名红军战士在黑水牺牲,长眠于黑水。
事实证明,翻雪山是长征以来最难的一关。五座大雪山、五座关,一关比一关难过,这是什么道理?就是因为红军战士的体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断地下降,营养问题无法解决,致使体重减轻。所以,对高山反映更为明显,如气喘、心悸,两腿无力等。
红军在翻越达鼓雪山时留下过不少遗物。近年有一位重走长征路的青年,在达古雪山上的石头的缝隙中,找到了一枚已经锈蚀的子弹壳,发现在弹壳的底部,刻有1934年的字样。达古雪山就像傲视一切的巨人,却托举起了一只更为伟大的军队,从自己的肩胛走过,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座大地上的红色路标。这正是——
踏遍南岭跃云贵, 健步铁索到岷山。 不怕黑云风和雪, 跨越五千打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