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陈汤(中药桂枝临床应用的一点心得)

小科普 133

总的来说煎服法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这个药剂如何制备。中医临床用得最多的是汤剂,故称煎法。

第二,具体怎么服用。

第三,相关注意事项,可称护理。我们着重讲讲桂枝汤如何制备,怎样煎煮。

桂枝汤 小火久煎

桂枝汤的煎煮是用小火久煎,只煎一次。小火是在桂枝汤方后注中明确讲了微火。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从用水量与取药量的差说明了煎煮时间。下面有两个参考数据来具体说明这个煎煮时间是多久。汉代的一升大致是200ml。也就是说古人与今人服用液体类的东西,适当的剂量都是200ml左右。有人用1400ml的水,药物的量也按汉代的度量衡来称量,煎煮最后取得600ml的药液用了56分钟。另外有一个算法,过程这里就不讲了,本方的煎煮时间是38分钟。就算是38分钟也要比今天通常所说的解表剂煎煮的时间长得多。故基本要求就是小火久煎。至于只煎一次,只能认为仲景时代中药资源很丰富。

今天在《中药学》和《方剂学》都认为解表剂要大火急煎,理由是如果小火久煎里面的挥发性成分就跑了。但是,中医学不认为解表剂解表的能力就来源于那个挥发性成分,至少四川人不这样看。传统四川煎药的药罐是没有盖子的,并不怕挥发性成分跑掉。那是什么在解表?我们探讨中医学问题必须从中国文化,从中医学本身来探讨,现代化我不反对,但是不能乱现代化。西医的解释不一定对中医适用,如果都适用那么中医就不必要存在,就是因为它解释不了,所以中医才有存在的必要。

中药 气为阳,味为阴

中医学认为气为阳,味为阴。药物有气也有味,在使用药物时,有时是重在使用气,有时是重在使用味,确实可以通过配伍来进行选择,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至少还有三个方法。

01、第一,煎煮时间。

如果一个药物我们重点在使用它的气,那么煎煮时间就要短,气为阳。注意这个气不是香气,是四气五味之温热寒凉之气,与香气没有直接关系。如果重点是使用它的味,那么煎煮时间就要长。这一个规则在《伤寒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伤寒论》中的汤剂从煎煮时间这个角度来讲,煎煮时间最短的是大黄黄连泻心汤。实际上它并没有煎煮而是用鲜开水(沸水)泡服,泡的时间很短,2~3分钟。这就是重点用它的气,清热消痞,这样方中虽然用了大黄,但大黄的苦泄作用表现不出来,服用以后不会出现泻下。四逆汤是一首回阳救逆的处方,偏重在用其气,在《伤寒论》中煎煮时间就短,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大约18分钟。这里请同学们注意,这里是讲用气用味问题,对于四逆汤怎么用大家一定要慎重。反过来《伤寒论》中凡是太阳病代表性的解表剂,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葛根汤都是久煎。相比之下,桂枝汤煎煮时间还算短,麻黄汤煎煮的时间还要更长,小青龙汤的煎煮时间比麻黄汤还要长一点。所以重在用气就急煎,重在用味就久煎。

02、第二个方法就是炮制加工。

如果一个药物重在用它的气,原则上不加工炮制。《伤寒论》中有两个药物充分反映了这个问题。

第一是甘草,整个《伤寒论》中仅两方用生甘草,甘草汤和桔梗汤治疗咽喉疾患,其余都用炙甘草。生用就是取其气,甘草本来是偏凉性的,生用也就是用它清热解毒的一面。炙甘草就重在用它的味,甘以缓之,甘以补之。白虎汤用炙甘草很多人不理解,但不要忘了扶正祛邪是最高原则,祛邪不要忘了扶正。

另一个是附子,《伤寒论》中四逆汤类真正回阳救逆所用都是生附子,重在用它的气,温以回阳。反过来制附子多是用来治疗风湿疼痛、水湿停聚,取其辛以散之之味。

03、第三个是药物用鲜品还是用久贮品。

这个原则在《伤寒论》中没有直接体现,有间接体现。如果一个药物重在用它的气就用鲜品,若重用味则宜久贮的。

比如鱼腥草清热解毒用的是气,用鲜品就比用晒干了的还要好。很多草药医用草药起来的效果比药房里的药好就有这个道理。像这种药品,如果没有新鲜的那么也要用贮存时间较短的才好。

又如鹿茸,是一剂较重要的补阳药。原则上要用当年采收的,但不主张乱用。清代皇帝常饮鲜鹿血是其短命的原因之一,入关以后气候不是那么寒冷了,仍照常饮鹿血,导致阴阳不平衡。

反过来,二陈汤的半夏跟陈皮要用久贮,就是重在用它辛开苦降之味。由此可以推知二陈汤本身,寒证与热证都可以用,因为使用重点不在它的气,而在它的味;若再予加减,则更是寒痰热痰都可用。

另外,按照传统中医书籍的记载,麻黄宜久贮,这就跟现代化的实验结果发生了冲突。现代麻黄的质量指标是以麻黄中的麻黄素含量高低为标准,通过这个标准来看,越新鲜的麻黄,麻黄素含量越高,质量越好。但中医使用麻黄不仅仅是使用麻黄素,因此以麻黄素含量的高低来评定麻黄质量的好坏是不正确的。使用麻黄重点在用它的味,辛以散之。

前年我们几个高中同学在茶馆里品茶。一个人说今天下午回家煮点绿豆稀饭,做个凉拌黄瓜,众言清爽。另一位言他家那位不吃绿豆稀饭,吃了要拉肚子,但绿豆炖排骨吃了又不拉肚子。众言奇怪,问我为何。我言不奇怪,煮绿豆稀饭煮不了多长时间,绿豆的凉性还足,故吃了会拉肚子。如果绿豆炖排骨,没有两个小时下不来,绿豆的凉性去得差不多了,所以不拉肚子。

另外一个例子,四川人平常少吃牛羊肉,但冬至节又都很愿意吃牛羊肉,而且要附片来炖,平常阴虚有热的人一样吃附片炖羊肉,吃了也不会出事。因为附片炖羊肉要熟,没有一个晚上煮不烂,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蒸煮,附片的温性已经没有多少了。所以中医有它自身的理论体系,不能完全用今天的东西来套。

本文选自《听名师讲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傅元谋。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