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来源:
幸福是一种感受,并非是钱可以衡量的。
这种感受也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和一个人生活的环境相吻合的。这本书中描绘的哥斯达黎加人超乎常人的幸福感,来自生活本身的轻松、愉快,它不需要多少钱。如果一个人认同这样的想法并且生活在那个环境中,他就会感到幸福。相反,在新加坡,通过努力挣到很多钱的人感觉自己很幸福,因为那个国度崇尚这种价值观。显然,具有这样价值观的人来到哥斯达黎加就很难有幸福感了,因为他会和当地的文化、习俗格格不入。反之,一个无忧无虑的哥斯达黎加人在新加坡也不会幸福,因为那里的人会觉得这个不想努力工作、凡事无所谓的人实在是一个坏典型。
幸福需要基本保障。
在书中提到了三个幸福指数特别高的国家---哥斯达黎加、丹麦和新加坡。虽然他们的政治制度不同,前两个比较社会主义,甚至有点儿共产主义的意味,面新加坡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强调个人奋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大胆追寻自己的理想。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人穷志短,也就是说,当人吃不饱肚子时,很难有崇高的理想。我不会为你将来的生计发愁,不过依然要提醒你,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给自己留一笔应急的积蓄,以便让你做事没有后顾之忧。
人的存在和行为可以给世界留下烙印或者创造快乐。
当我们得知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世界带来或多或少的正面影响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人生是一条河,由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三个因素决定。
一个人的影响力也是如此。有些人当下的影响力非常大,受他影响的人很多,但是未必长远。有些人则如同-条很长的河,影响力绵长持久。打个比方,一些流行歌手就属于第一类人,他们有很多歌迷,但是音乐比较浅显,影响力也不是很持久。因此,我把他们比作一条很宽但却比较浅、比较短的河。莫扎特则正相反,他的听众从来不会太多,但是他的音乐有深度,就如同一条宽度不大却源远流长并且很深的河。虽然我们很难说哪一种河的水量更大,但是我比较喜欢后一种人,因为时代越久远,那种蜿蜒的长河会持续下去,不会断流。莫扎特便是如此,虽然他已经去世两个多世纪了,但是今天他依然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游览其故乡萨尔茨堡。
你上次问我,为什么很多美国人会给大学捐钱,一些并不算太富有的人也会这么做。苏联文豪高尔基的一句话正好可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给总比拿要快乐得多。美国的富豪之所以会向大学、医院和其他慈善机构捐款,是因为他们能够获得给予带来的幸福感。他们甚至觉得这样做比把钱留给子女更快乐,因为通过向大学和医院捐款,他们能看到自己的钱在宽度、深度和长度上更多地影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