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准,新中国第一位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女作曲家,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代电影音乐作曲家。
95岁的她,至今记得谢晋导演曾经批评她的话:你这个人太简单了!
黄准说,自己的脑海里只充满着音符。那些音符不是凭空而来,来自天南海北、五味杂陈的人生。
近日,她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时,讲述了自己对艺术、人生的感悟。
黄准
向前进,向前进
1959年,是黄准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的第6年,她已为张骏祥导演的《淮上人家》、吴永刚导演的《秋翁遇仙记》谱曲,还与谢晋合作了电影《女篮五号》,由她作曲的女运动员之歌《青春闪光》广为传唱。
初夏的一天,黄准刚走进上影厂的大门,就听到有人叫她,回头一看,是谢晋导演。我有一个剧本要给你看。黄准接过剧本一看,标题是《红色娘子军》。回到家,她一口气就把剧本读完,并被传奇般的故事吸引了。
第二天,黄准找到谢晋,表示自己非常愿意为这部电影作曲。一般来说,作曲人员都是在摄制组正式成立后才参与其中。黄准却成了《红色娘子军》摄制组除导演之外的第一人。
谢晋与黄准先到广州找到该剧的编剧梁信,也就是电影中娘子军连歌的词作者,一起去了海口。那是黄准第一次踏上海南岛,琼剧《红色娘子军》中优美而委婉、高亢而略带悲凉的旋律,深深打动了她。回沪之后,她把海南带回来的曲谱读了一遍又一遍。
第二次去海南,是为了选外景,黄准被任命为摄制组的党支部书记。他们沿着娘子军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一路探访。在原始森林,蚂蟥爬上了黄准的腿,她被叮得鲜血直流。谢晋导演为我拍掉了一条,可接着又爬上来一条,最后还是向导弄来了盐巴,让我们抹在腿上,才顺利走出了森林。
尽管这一路遭遇了当年在延安也不曾经历过的艰苦与惊险,但黄准觉得很充实,因为她沿途搜寻、分析了海南音乐中更符合《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元素。
选外景结束后,《红色娘子军》摄制组正式成立。黄准与谢晋第三次去了海南。他们找到了几位当年的娘子军战士,把她们请到摄制组和演员们生活在一起,教演员们用枪、打绑腿。黄准则请她们唱了不少海南民歌和革命歌曲。
1959年,黄准在海南岛《红色娘子军》外景地
黄准与谢晋原本打算,在电影中用一首现成的娘子军连歌。我缠着老红军,请她们回忆一下当年的连歌,可是她们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有这么一首歌。黄准不甘心,又想办法去当地的文化馆等地搜寻娘子军连歌,可每每都是失望而归。
她决定,自己写一首连歌。没想到,谢晋对此很不赞成。其他创作人员也希望黄准还是找一首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样的歌,或者索性就用那首歌作为连歌。
黄准急了,她坚持要自己写。其实,那时我脑海里已经初步形成了旋律。黄准设想的这首连歌是一首进行曲,这不是一般的进行曲,而是带有海南风味,写给底层受压迫妇女的进行曲。
等黄准写出第一段的初稿,唱给大家听之后,再也没有人要她去寻找现成的歌曲了。
我记得这部电影一共修改了三次。戏改,我也改。音乐改了三次,录音也录了三次。反复修改时,我不仅没有丝毫的沮丧,反而很高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黄准希望,自己写下的音乐不留遗憾。
为了最后一次混录,黄准在录音棚一连打了好几晚地铺。那天,听着自己写的音乐,她不知不觉间流下了眼泪。一旁的谢晋问:你怎么了?我今后大概没机会再写出这么完整的电影音乐了。
以后的好戏多得很,会有你的好戏的。谢晋说。
《红色娘子军》上映后不久,黄准偶尔在报纸上读到一篇短文:电影中的‘娘子军连歌’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街头巷尾到处流传。她有点摸不着头脑,想上街勘察一下是否确有其事。刚下电梯,就看到一个孩子边玩边唱向前进,向前进……。
在黄准看来,《红色娘子军》不仅给她机会写出了一首娘子军连歌,更难得的是,给了她较为完整的音乐创作空间,让她在整部电影中将这首连歌的主题进行充分的变化和发展。这在她日后的创作生涯中是鲜见的。我认为,这部电影音乐的成功,不仅在于一首好歌,它还是一部有着完整音乐结构的交响诗。
艺术家要感谢生活
黄准至今记得谢晋导演经常批评她的话:你这个人太简单了!
他说得没错。我这个人比较简单,脑海里只充满着音符。记者眼前的黄准,笑容是那样纯粹。她脑海中的音符不是凭空而来,那些跳动的音符来自生活,来自天南海北、五味杂陈的人生。
黄准曾为50余部电影、20部电视剧作曲。每接到一个新的剧本,她的第一件功课就是想办法深入影片中人物的生活。
关在房间里,是写不出好作品的,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所以我一直觉得,艺术家要感谢生活。黄准说,要写出好音乐,还得投入感情,把握准情绪很重要,创作要等到情绪恰好的那一刻!
哲学家宗白华说过: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黄准的艺术灵感正是来自一个个难忘的刹那。
为电影《淮上人家》作曲,她随摄制组到安徽淮河地区体验生活。20世纪50年代的淮河不是发大水,就是干旱得连水都喝不上。几十人的摄制组在当地根本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只得挤在一条租来的木船上。在修建佛子岭大坝的工地上,她和工人们一起在大伏天里劳动。正当汗流浃背时,一首安徽民谣淮河宽来,淮河长……给了她灵感。
拍摄电影《燎原》前,黄准来到安徽煤矿。接到下井参观通知的前一夜,她没睡好。在矿区,女性通常是不能下井的。第二天一大早,当穿上又长又大的矿工服、套上长筒靴、戴上矿灯时,黄准突然想起自己12岁初到延安第一次穿上军装的那一刻。
《燎原》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煤矿工人反压迫的故事,向导把他们带进了一条过去遗留下来的旧矿道。在黑暗中爬行时,在呼吸困难的那一刻,在终于看到光明的刹那,黄准找到了音乐的灵魂与基调。
为了给动画片《小猫钓鱼》写一首儿歌,黄准有一段时间每天去幼儿园观察孩子们的特点。她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吃点心,努力摸索儿童的心理。一首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传唱至今
这首《劳动最光荣》是我1951年到上海工作后,交出的第一份答卷。那时候我被分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几年后调去了上影厂。一转眼,我在上海已经工作生活了整整70年了。黄准说,因为这首曲子,她收到了许多观众的来信,几乎所有人都以先生或叔叔、伯伯称呼她,还有小朋友叫她黄准爷爷。
黄准喜欢给孩子们写歌,除了《小猫钓鱼》,她还为《好朋友》等动画片创作音乐。2007年,她与李岚清同志共同创作了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节歌《张开银幕的翅膀》。
黄准与谢晋
在黄准看来,要创作出好作品,离不开好的机遇,更要理解时代,找准时代精神。写电影音乐如此,写电视剧歌曲也是如此。
1982年,黄准答应为电视剧《蹉跎岁月》写一首主题歌,却一直苦于寻不到理想的歌词。那天,她刚从外地出差回家,丈夫吕蒙告诉她,云南来了长途电话,担任这部电视剧编剧的叶辛写了一首词。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看到丈夫中风后用左手写下的歪歪扭扭的字,黄准心中既激动,又感激。
她飞往剧组所在的云南,与导演深谈后,在那里写下了《一支难忘的歌》。这首歌经关牧村的演唱,风靡全国。此后,《中国姑娘》《廖承志》《东南游击队》《滑稽春秋》等电视剧导演纷纷找到黄准,请她操刀。
多年前,吕蒙、黄准夫妇与张骏祥、周小燕夫妇是隔壁邻居。有一年春节,黄准到周小燕家中做客,看到客厅里挂满了学生从世界各地寄来的贺卡,黄准羡慕不已。黄准说,自己一生很少交友,疏于讲话,埋头创作时,甚至几天都不和家人说话。每当她伏在写字台边,脑海里就会随着电影的画面浮现出各种音乐,时而欢腾、时而忧伤、时而壮烈……那是一个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到的音乐世界。
黄准说:尽管我对周先生从事的工作无比羡慕,但我对自己永远处于幕后、埋头苦干的工作也无怨无悔。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陈俊珺 题图来源:电影《红色娘子军》剧照
来源:作者:陈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