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人贩子该怎么办

小科普 135

我不认识他,马路边,一个小男孩被一个中年大叔拉着,小孩边哭边喊,貌似孩子不认识中年妇女。

这是我家孩子,没写完作业被我教育了,就哭着跑出来,不好意思哈。看到周围的路人聚集过来,中年大叔面带歉意地对大家说。

一边说,中年大叔一边拉着孩子往一旁的面包车上走。

现在的孩子啊,就知道玩,还打不得骂不得,太矫情了。路人甲唉声叹气道。

就是,这么大的孩子了,还不懂事儿。路人乙附和道。

会不会孩子真的不认识她?路人丙提出疑问。

想多了,现在的孩子就喜欢搞这些幺蛾子。路人丁说道。

路人丙内心总觉得不对劲,但是又不知道到底是哪里不对劲,自己本想上前阻止,但是看到周围的路人没有一个人动,就感觉自己可能是多心了,这应该就是一般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情况。

我真的不认识他,孩子继续在挣扎,但是孩子的力量毕竟比不上中年大叔,眼看就快要被拽上面包车了。

但是,周围的路人没有一个人出手相助,大家都在默默地看着,议论着,甚至有些路人已经开始散去,他们觉得,这就是一件十分平常的家教事件。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这是很多人对于家教的看法。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打并不是殴打,而是教育的意思。

就在小男孩即将被中年大叔拽上面包车的时候,看到离自己很近的一个路人正在看手机,于是孩子突然用力挣扎了一下,挣脱了一只手,然后狠狠的将路人的手机拍在地上,啪嚓的一声,路人的手机被摔坏了。

这下子,路人不干了,哎,你这小孩儿怎么这样?然后扭头对着中年大叔说道:你先别走,先把我手机赔了再说。

中年大叔起初是不愿意理睬路人的,而路人看到这位父亲想要上车跑,于是就紧紧地抓住了中年大叔的手臂,不让中年大叔上车。

这下子,中年大叔有点慌了,连忙说:我赔我赔,结果一晃神,抓孩子的手没抓牢,孩子挣脱之后赶忙跑向了一旁另一个路人,然后死死的抓住路人的衣服,两眼直勾勾的看着这个路人说道:快报警,他是坏人,他不是我爸爸。

这时候,被孩子抓住的这位路人似乎也感觉有点不对劲,便喊自己身边的朋友报警,中年大叔见状神情有些慌张了,于是赶忙挣脱那位路人的手,上车逃跑。

但是路人的手机被摔了,并且听到刚才孩子说的话,以及已经报警的情况之后,便更不愿意放手了。

中年大叔这下更慌张了,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掰开那位路人的手,眼看就要挣脱,旁边的朋友也赶紧来帮忙,有的路人也凑了过来,最终将中年大叔制服。

而这时警察也赶来了,最终,经调查,该中年大叔就是一名人贩子。

●分析

在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孩子险些就被人贩子抓走了,并且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抓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二,看看我说得对吗?

①责任分散效应

那么多人,总有人会帮他,这是责任分散效应的一个典型表现。

孩子一开始求救时,其实还是有人怀疑是孩子真的需要帮助的。但是,当路人看到周围人很多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总会有人帮他的念头,从而导致自身的帮助积极性降低。

而路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心理,就是因为人多而导致的责任分散,责任感不强的状态下,路人很难伸出援手。

②阿希效应

别人都说没事,那应该就是没事吧,这是阿希效应的一个典型表现。

阿希效应,类似于三人成虎、从众心理,比如路人丙,本来有自己的主见,认为孩子可能不认识这位中年大叔,但是周围的人都觉得是一家人,路人丙也就逐渐认为他们是一家人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云亦云。

但是,为什么之后孩子会获救呢?

孩子获救的根本原因,源于孩子的这几个行为

A、把事不关己变为息息相关

孩子打掉路人手机的行为,就是让原本与此事毫无关系的路人,成为了当事人,这样也能够有效地扰乱人贩子的计划,致使人贩子无法继续进行拐骗行为,同时也让更多有生力量阻止了人贩子的逃离。

B、没有大海捞针,而是指向求救

孩子最后直接抓住一个路人求救,就是指向性的求救。这种方式将 责任分散效应有效消除,被孩子抓着的路人承担了几乎全部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路人将会更积极地帮助孩子,似乎自己就是当事人。

C、明确救助方案

孩子抓住路人之后,并不是默不作声,也不是废话连篇,而是给出了报警的救助方案。这个方案是非常容易被人接受的,因为路人并不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就能够实施。

最终,在正确的求助方式下,孩子成功地摆脱了人贩子的拐骗,而人贩子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写在最后

虽说现在拐卖事件减少很多,但并不代表它的消亡。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求助办法,让孩子拥有更多实用的自保技能。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