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吴雨珂
万象更新之际,汲取力量,迎接新春。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组织专家评选和发布的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已经连续举办多届,在出版界、作家圈、读书群中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很多人阅读的一份高质量参考。2023年1月,名人堂·2022年度人文榜之十大好书的盘点如期而至。1月4日,名人堂·2022年度十大好书入围书单(50本)名单出炉。
鉴于图书评选的特性,为了评选更精准,在榜单评选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这样的评选程序:以封面新闻app、华西都市报当代书评 " 栏目在2022年推荐报道过的图书为重点,并放眼整个国内出版界在2022年这一年出版的好书,精心筛选出在阅读圈、出版界高口碑的50本图书。在封面新闻当代书评编辑部的组织下,由专业评审最终评选出封面新闻名人堂·2022年度十大好书。
这50本书中,有对城市生活的细腻描摹,也有对乡村未来发展的思考;有小说技艺的精彩展示,也有散文创作的宝贵收获……有人文社科,也有自然科学,有虚构也有非虚构,覆盖文学、医学、社科、自然等多个领域,作者中,有宝刀不老的前辈作家,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写作者。
好书不分类别、体裁、题材,但任何一个榜单都有自己的审美判断倾向: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有探索性;帮助我们提高智性认知和审美敏感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明白、概括自己的经验和周遭的世界。
评选的目的不在于评比,而在于跟世界分享优秀的写作者,吸引人们接近卓越者的高光灵魂。不论最终哪10本书会成为封面新闻名人堂·2022年度十大好书,这50本书经过精挑细选,本身也是一份高质量的书单,希望可以成为您购书、阅读时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1
《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
张抒扬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北京协和医院跨40个科室100多位医学专家,讲述执医生涯中印象最深的往事。全书分为治愈篇、帮助篇、安慰篇三部分。治愈篇记述临床治疗不断创新和人文关切相知相融的案例,特别是疑难病例救治中专家们善于探索、敢于突破的故事;帮助篇讲述医学专家救死扶伤的仁心,抒写医患之间的互动和温情,体现医患相长的温暖和人文互动;在安慰篇通过医患之间真诚沟通和真情关怀的故事,加深对生命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全生命周期卫生与健康服务的认识。
2
《回大周记》
周瑄璞 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麦田平坦无垠,浓绿醉人,村庄被绿树包围,雨后薄雾轻漾,空气清新得让人感动......一个作家用赤子之心,捧出一部深情细腻的还乡书。陕西70后小说家周瑄璞的童年,是在河南漯河临颍县的一个叫大周的村庄里度过的。故乡是她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其长篇小说《多湾》就是以故乡村庄的亲人为主角写成。周瑄璞经常会回到大周村,甚至小住下来,认真倾听、观察与采访,重新认识与感受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捕捉它不为人知的热闹与冷清,聆听日常生活的喧嚣之声,感受乡亲沉默时的内心诉说。
3
《寻常百姓家》
么书仪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书中记述的是北京一户寻常人家在20世纪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作者么书仪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任职于社科院文学所。她珍藏有父母向女儿回忆过往的36盘录音带。双亲相继去世后,么书仪把录音整理成文字,仔细爬梳了父亲留下来的各种遗物:信、账本、单据、合同……写成本书。全书时间跨度为1919到2000年。上编写父母从河北丰润县农村移居到唐山、天津、北京,由农入商,再由商务工,克勤克俭、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的经历;下编写作者自己求学、就业、为人妻、为人母的经历,是具体而微的40后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心灵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家人始终克勤克俭,诚实、努力贯彻为人的责任,从中可以看到无数中国普通家庭的身影。
4
《大湖消息》
沈念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一个人该怎么书写自己的故土?湖南作家沈念近十年百余次回到自己家乡所在的东洞庭湖湿地、长江集成孤岛,留下了大量的见闻与思考记录。湖区人的生存现实,麋鹿、候鸟、江豚、鱼类、杨林及各类植物,人和土地的命运交集,让我们看到远比教科书看到的洞庭湖更丰富的存在。湖区有许多的小村庄,有认识或不认识的草木、虫鱼、鸟兽。他曾在渔民家中借住,也在冬天空旷无人的湖上坐船夜宿。那些日子,他见到了与过去认知中不一样的湖,在人身上看到比湖更广阔的性情、心灵。那些经历过风浪的人,也正是在水流之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称得上是一部致洞庭湖和长江湿地的深情书,一部致江湖儿女生存情状的笑忘书。
5
《剑桥医学史》
罗伊·波特 主编 张大庆等 译 译林出版社
从古希腊时期医学的理性发端,到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推动的医学科学化,再到近两百年细胞学、细菌学、免疫学、心理分析等等重大进展,医学的进步毋庸置疑。但在几百年的高歌猛进之后,也从未远离争议。《剑桥医学史》既梳理了人类医学几千年发展的辉煌历程,也锐利地洞察到现代医学面临的困局与危机,不畏揭开医学的矛盾和挑战,直面医学与伦理的复杂关系。对于大众读者来说,阅读本书是一次获得医学专业通识、培养深度思考的良机。
6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利别里 著 陈淑贤 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星光对所有的人都一样闪烁,岁月像飞鸟一样迅速掠过,让我们寻找大自然的精神,获得心的安宁。这是一本写森林和河流的自然之书,也是诗意之书。阿穆尔河的最终目的地是鄂霍次克海。森林、河流中蕴藏着大自然无尽的秘密与诗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阿穆尔河的四季轮转,像置身于远东,体验着那漫长冬季向春的迁移。微变当中,我们听到草木由枯转绿时,寒冰乍裂的声音。翻阅这本书,犹如听到脚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声音,能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自然气息。
7
《铜座全集》
霍香结 著 作家出版社
开头中作者祖父李维的自述,几乎让人以为自己读的是一本人类学著作。但其实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将小说主角设置为南中国的一个叫铜座的村庄。写作方式很特别,在田野考察和口述史文献基础上,采用方志体例和厚描述的方式,对铜座进行深厚描述,涉及到疆域、语言、神话、格言、列传,草木鸟兽虫鱼之属,又根据前文本生成应有之意的艺文志。铜座的原型或许可以追溯到作者的故乡,但却又完全是虚构的。
8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
许宏/魏兴涛等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作为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一个通识读本,书中精选15个大遗址,仰韶村、双槐树遗址、殷墟、三星堆、阿房宫、良渚、石峁、二里头、秦始皇帝陵、南越王墓、法门寺地宫、南海I号、海昏侯墓、后司岙、清平堡,其中12个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1921年发现的河南渑池仰韶村,到2020年发现的陕西靖边清平堡,是中国考古百年发现和研究史缩影;从50后到70后的14位考古学家,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转型与发展。
9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罗新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是北大历史学系教授罗新的最新文集。书中十篇文章写于过去十多年间,记录了他到访世界各地的踪迹,也包含与中亚、近东历史相关的读书心得。在这部书中,作者显示了他作为历史学家和旅行者的双重身份,将文学的热情和学者的智性熔炼为一体,完成了学者散文类型的典范书写。研究中古史的罗新由于不满于既有的汉语史料对内亚民族的有限记述,曾在四十岁的年纪上开始学习古突厥文,继而又学土耳其语,从而根据其他语种的史料重新审视内亚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悠久的、层层累加的历史,错综复杂的地缘关系,令人迷醉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以及后来诸多旅行者的生动描绘,让罗新成为对于中亚土地有特别梦想的人之一。
10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美)王德威 主编 (译)张治 等 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