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首都

小科普 148

历史上,如果说前秦时期是历史的大变革时期,那么,汉朝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发展时期。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巅峰。唐朝289年的历史,强盛时期只维持了百年左右,安史之乱后就衰落了。而汉朝的强盛则维持了400多年。即使到了汉末三国时代,它依然能吊打四方。

汉朝有多强大?

汉朝沿袭秦制,挟华夏春秋战国数百年杀伐之气,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封建制古典军国主义国家。其可以发动以世纪为周期的全面战争,不仅灭绝了横扫欧亚大陆的匈奴,就算是当时的罗马、帕提亚(安息)、贵霜(大月氏)等国家,面对汉朝这样的综合国力,都会遭遇碾压。

汉代兵马俑

汉朝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谓空前绝后,比如我们现在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即使你现在填个入职表格或者个人简历中,民族一栏里,大多数人都会写汉族。

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草原帝国匈奴被打到完全消亡。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 ,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历史上的五大都城

说到历史上的五大都会,一般有两种说法,分别是汉代时期的五大都城和唐代时期的五大都城,但大多数以西汉时期的东都洛阳、赵都邯郸、齐都临淄、南都南阳(宛)、蜀都成都为五大都会。

《前汉书·食货志下》:遂於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 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

1、东都洛阳:

东都洛阳城复原图

今河南洛阳。历史曾有过洛邑、雒邑、雒阳、成周、亳、新大邑等名称,有22个政权或王朝在此建都,有东都、神都、雒京、东京、中京、八关都邑、十省通衢等美誉,为五都之首。

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此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宫

汉魏洛阳城市规模在北魏时达到最大,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面积100平方公里,是西汉长安城的2.6倍、隋唐长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8.2倍。

罗马帝国与古中国仅有的4次交往,3次(包含首次)皆在汉魏洛阳故城中,故有西罗马,东洛阳之说;见证了陆上丝绸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欧洲的过程以及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北宋司马光访汉魏故城时曾发出: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概叹。

2、赵都邯郸

古城邯郸

今河北邯郸。邯郸兴于殷商后期,繁荣于战国和秦汉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都城。

邯郸城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当属战国时期。战国时,邯郸作为赵国都城,出了一位有勇有谋的君王——赵武灵王。这位有魄力的君主在面对内忧外患时,推行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开启我国历史上军事改革的先河。

西汉时期,邯郸就有着富冠海内,天下名都的美誉,并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五大都会的盛名。公元923年,李存勖在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

3、齐都临淄

微缩的齐国临淄城局部

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处发祥地。

商代初年,临淄为逢国属地。逢国的创始人是逢伯陵,为炎帝的裔孙,姓姜,名陵或伯陵,是殷商时代东夷、齐地姜姓氏族的首领,因建立逢国又称之为逢伯陵。商代末年,临淄为薄姑国属地。薄姑国为嬴姓,都治在博兴,地域在今博兴、桓台、临淄北部一带,商末打败逢国,在淄水流域建国。

西周建立后,姜尚封齐,开创泱泱大风的齐国文化。淄博作为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上千年,被誉为海内名都,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历史发展波澜壮阔,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不仅创建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这个海内外闻名的东方名都,也创建了一部雄壮曲折的齐国史。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设临淄县。属齐郡,郡、县治所均在临淄。西汉时期,临淄为齐国王都、临淄县治所在地。公元前127-前117年,临淄为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淄博在西汉前期仍钜于长安。

4、南都南阳

今河南南阳。楚之前称宛,秦后称南阳,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称汉代第二大都会。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蹶张图

周代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鄀、许等封国。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72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

5、蜀都成都

今四川成都。《太平寰宇记》记载,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

成都在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

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宋朝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朝时期的40多种,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

齐都临淄比长安还繁荣

临淄被誉为海内名都东方古罗马。据史书记载,春秋桓公称霸时,临淄居民有4万余户,人口20多万,战国时期,临淄居民多达7万余户,常住人口估计在60万。当时这里经济繁荣,各种小手工业者众多,主要有盐、铁、纺织业、铸造业,成为一座重要贸易交易城市,各国商贾纷纷前来进行商贸交易,摩肩接踵,川流不息,非常繁荣。

莽乃下诏曰:夫《周礼》有赊贷, 《乐语》有五均,传记各有斡焉。今开赊贷, 张五均, 设诸斡者, 所以齐众庶, 抑并兼也。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 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东市称京, 西市称畿, 洛阳称中, 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 钱府丞一人。

这段话出自《汉书》,意思是,朝廷将长安东市改为京市、西市改称畿市;将五都所设的市称为中市和东、西、南、北市,即洛阳中市、临淄东市、成都西市、宛南市、邯郸北市,并设立专门管理工商业的交易丞和管理金融机构的司市钱府。用今天的话理解,就是商务部、工商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经济部门在五个大城市设置了分支机构。

长安加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宛,这就是两千多年前,西汉到新莽时期的一线城市。临淄在当时的城市中,人口仅次于长安,多于洛阳,财富状况,甚至超过京城。

宋代的《太平御览》这样说道: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意思是,只要去了五大都市,就可以买到全天下的货物了。这种情形,就像今天,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各种新款商品,往往最先聚集于北上广深一样。

临淄地名至今仍在使用,为淄博市临淄区,国际足联认定的世界足球发源地。临淄之繁荣和蹴鞠的描写,最早的记载来自战国时期洛阳人苏秦的一次见闻:

齐国临淄拥有世界最早的排水系统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出自《史记·苏秦列传》)

据史载,汉代临淄约有十万户人,依然是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汉书》通过汉武帝大臣主父偃讲述,道出了当时临淄的城市规模和社会经济状况: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此非天子弟子亲爱不得王此。

临淄昔日的的煌煌巅峰,停留在汉代。但是,那些记载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惊呆苏秦的蹴鞠斗鸡击筑画面的文字,依然在讲述属于临淄的时代。它不仅是当时最大的都市,也是时尚潮流和思想文化的引领者,是战汉城市星空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