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今一提到犯罪片,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韩国,毕竟,像《杀人回忆》、《黄海》、《熔炉》这样的佳作,除了犯罪的噱头,还总有一份社会现实的沉重。
但是在遥远的欧洲,另一个国家的犯罪片,也常常能在脑回路清奇和反转迭出这两项上,亮瞎众人眼。
2014年的《荒蛮故事》。
2016年的《看不见的客人》。
以及2019年的《隧道尽头》。
这些西班牙犯罪片,通过这几年内地的不断引进,商业化的放映,让不少国内观众开始对西班牙人的脑洞产生极厚兴趣。前段时间,一部叫做《饥饿站台》的西班牙犯罪片再次引起大家的激烈讨论。
本文有剧透。
1
影片一开始,男主格伦从睡梦中醒来,他对面是一个叫崔马格斯的老头。从房间的布局以及两人的谈话来看,他们身处监狱。
然而这显然不是个普通的监狱,而是像直筒高楼一般,总共有333层牢房,每一层的正中央都有个长方形的坑,这个坑贯穿整个楼层,看起来非常魔幻。
不过,每个牢房只关押两个人。他们有些是因为犯罪被关押在此,比如老头崔马格斯。
有些人是自愿进来,比如男主格伦。他还是通过申请才得以在此,为的是待上六个月,换取一张证书。
至于这个坑的作用,则是送餐。
每天,监狱的工作人员,会从第0层的工作间,把一桌丰盛的佳肴,从第一层开始,通过坑逐渐往下传送,在每层停顿的间隙,该层的两名囚犯,可以享用桌上的饭菜。
残酷的是,由于是逐层往下传递,所以越是上层的人,可享用的东西越多。比如,在第一层人的餐桌上,是没人动过筷子的大餐。但从第二层开始,便是上层人的剩菜,这样依次往下,越是下层的人,能吃到的食物越少。一般在一百层左右,食物就所剩无几了。
所以,对于下层的人来说,要不忍饥挨饿,要不杀了同牢房的另一人,吃人肉,续生命。
为了保持监狱的流动性,所有囚徒只会在各自的楼层待上一个月。期满后,他们便会被管理层麻醉昏迷,随机移动到其他牢房,这样就会保证所有人都既能荣升天堂,也得苦下地狱。
除此之外,片中还有这样几个规定:
1 .食物只能在餐桌停顿时享有,不能拿走储存,一旦将食物滞留在本楼层,室温要不急速升高,要不急速下降。
2. 所有人在进监狱前,可以带一样东西。片中格伦带了小说《堂吉诃德》,而崔马格斯带了一把锋利的刀。
3. 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移动餐桌降到下一层牢房。虽然囚犯能以此下降到最底层,然后瞬间上升到第0层,尝试越狱,但必然会冒着被下层人杀害吃肉的巨大风险。
从以上这么多的设定来看,《饥饿站台》就像是个室内生存实验,男主格伦在这样一所监狱待上几个月,会经历什么?自然成为大部分观众的关注焦点。
2
从格伦带上一本小说,进入如此残酷的监狱,就不难看出,他是个斯文人。这也注定他不像其他的罪犯,直愣愣地只会享用饕餮大餐,或者为生存,厮杀同类。
他在牢中遇到的第一个狱友崔马格斯,与他形成强烈对比。由于崔马格斯在此待了很久,既住过100层以下的惨烈炼狱,也尊享过10层以上的富足天堂。所以在格伦面前,他显示出一种洞悉沧桑的老练和无情。有吃的便尽情享受,甚至可以朝下一层吐口水、扔酒瓶,即使看到从上面摔下来的尸体,也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
对于崔马格斯的这种犬儒做派,格伦一开始并不接受,可他们身处48层这个颇为富足的监狱,他也没有太多抱怨和改变的决心。当他和崔马格斯在第二个月住进171层时,他的秉性才开始改变。
一睁眼便被五花大绑,随后被崔马格斯优雅地宣布,每周都会从他身上割点肉来打打牙祭,格伦的心态彻底崩了。尽管他被亚裔女人米哈鲁从刀口拯救,活了下来,不过他已幡然醒悟,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随后,不管是在33层,遇到管理人员伊莫古里,冷眼旁观这个内部人员的天真,还是在6层,看到黑人巴哈拉特被上一层人戏耍谋害,格伦终于放下了所有文明的枷锁,用暴力和威吓反抗这一成不变的监狱体制。
不过说到底,男主格伦是死是活,并不是《饥饿站台》这部电影的核心,他更像是一双眼睛,带领我们审视这个极富寓意的直筒监狱,它所代表的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反人性,道德与宗教的冲突,才是大家为之着迷的原因。
3
显然,这部电影并没有在合理的维度做过度思考,它的整体设定,更像是恐怖片《心慌方》 科幻片《雪国列车》,而它本身,更多属于社会寓言电影。
片中那333层监狱,其实是在寓指人类社会中的贫富阶层,按照杜甫的见解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监狱的管理部门看来,这一桌子菜,都是犯人们自个儿点的,只要吃他们自己的那一份,谁都不会挨饿。
然而,公平和理性行为不会凭空产生。在犯人道德水平不同、认知行为不同、接受信息不同等等差异下,所谓的管好自己那张口就是一句空话。
男主格伦的出现,象征着造反,这从他带的那本《堂吉诃德》小说就能看出。
这是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创作于17世纪初的长篇反骑士小说。书中堂吉诃德手持长矛大战风车的一段,成为经典。在《饥饿站台》中,堂吉诃德化身为男主格伦,仆从桑丘化身为黑人巴哈拉特,片中两人手持武器,一层层对抗囚犯,是对大战风车的再次演绎。
虽然在在前半部分,影片极力渲染上层人和下层人的差异和不公,但随着格伦在下上层间的瞬息变化,才让影片显露出真正的主题:为食物所累的牢犯,如何摆脱监狱管理者的囚禁?
电影的象征意味十足。
比如代表管理者的直筒监狱,其实就是堂吉诃德面对的风车。
而在有些网友看来,片中333层的这个数字333,其实具有某种宗教意义。由于,在每个牢房里都有两个人,所以这所监狱,一共关押了666个囚犯。而在《圣经·启示录》中便有记载,人的数目是666人。包括片中不断提到的弥撒亚(被上帝选中,有特殊权力的人),都让这部电影拥有更加广泛的寓意。
在《饥饿站台》的结尾,似乎留下了一个悬念,象征希望的小女孩,是否会被管理者看到,从而认为囚犯们具有人性,并释放所有囚犯。
但仔细想想,似乎又并不成立,因为管理者从不认为他们是在囚禁,而是在极其精致地做每一道菜,让囚犯们吃的开心,活得倍儿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