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头和当归尾有什么区别

小科普 151

春节,是中国老百姓最重大的节日,它诠释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更是人们对家庭的责任,对感情的释放。明天就是除夕了,此刻的你,是幸福又惬意地在温暖的家里享受着与家人的团聚时光,还是焦急而又满怀期待地奔波在归家的途中,抑或是仍然奋斗在一线,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不管你此时身在何处,在我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终点,那就是家。

在传统中医文化中,有一味中药,寄托着离人盼归、母盼子归、妇盼夫归等种种期盼,万千牵念,它就是——当归。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这是收在《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的一句诗,写游子思乡不得归的悲哀。一位游子,他远离故乡,无法还乡,只好以望乡来代替还乡了。真的远望可以当归吗?只是聊以解忧,无可奈何罢了。

说起当归,我们不得不说蜀汉后期的重要人物——姜维。姜维被诸葛亮收降之后,他的母亲给他写了封家书儿啊,替你娘寄些当归来吧!姜维家乡在甘肃天水,那里出产一种药材,名字叫当归。然而在这封信里,母亲却舍近求远,要他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寄这种药材给自己,其中的含义,他自然明白。归去来兮,胡不归?信纸在手中微微颤抖着,犹豫,踌躇,彷徨。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那边是自己的老母,家乡,故国;然而这一边,这一边却如何能令自己割舍? 反复思量了不知多久,他终于提起笔,缓缓地,一笔一划地,写下了给母亲的回信: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为了百顷良田,自己顾不得一亩(母);孩儿在蜀中唯有远志,并无当归可寄。姜维的回信慷慨激昂,千载之后读史至此,犹有铿锵的余音萦回于发黄的笔墨之间。史书没有记载当时姜母是什么反应,民间传说多云姜母见信知孩儿志向远大,十分欣慰;还有人说这封令求当归的信是曹魏逼着姜母写的,收到回信后,姜母便一头撞死以绝姜维的牵挂之心。那年姜维刚27岁,被诸葛亮带回蜀汉,从此不归。

当归不归的姜维却演绎蜀国的一段传奇,也成就了忠君爱国的一段佳话。当归的文化意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气概和家国情怀!

在中国文化里,当归不仅有如此深沉的寓意,更是一味济世救人的良药。其味甘性辛、温,入心、肝、脾经。功在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及跌扑损伤。现代研究表明,当归可扩张大鼠肺动脉,降低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对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动脉高压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当归主咳逆上气,现已证明,当归成分正丁烯夫内酯和藁本内酯对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并有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所致气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在中医眼里,当归是不可缺少的草药。而且当归是经得起岁月浸染的,亦如泡在酒里,药性持久不衰。这人与当归,似乎颇有相望尘世的味道。

一棵完整的当归,它每个部位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全归全身都是宝,但用药部位不同,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当归按其部位不同可分为归头,归身,归尾,全归四种。当归的用法大致有:当归头和当归尾偏于活血、破血; 当归身偏于补血、养血; 全当归既可补血又可活血。

在人生的旅途中,再美的风景,都比不过那个叫做家的地方。当归,可归。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