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春秋时候,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在外流亡十几年不受待见,只有楚成王收留他并待他如上宾。
在一次宴会上,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认真的说: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当了国君,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楚晋国还是发生战争,晋文君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诱敌深入。楚军见晋军后退,穷追不舍,两军在城濮交战。晋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原义是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最早出自 《韩非子·喻老》。
春秋时,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群臣们对他表示不满意,有一天大臣伍举给庄王出了个谜语: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三年不飞,三年不鸣,这是什怎么回事?
楚庄王说: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
从此,楚庄王决心改革,整顿朝政,富国强兵。最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
出自《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继位,为报父仇,三年潜心备战,于公元前494年,率复仇大军杀向越国。吴军大败越国并且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在吴国给阖闾看坟,喂马三年,受尽嘲笑和羞辱。 三年苦役期满,吴王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国后立报仇复国,他怕自己贪图安逸,忘消磨斗志,晚上睡觉时躺在柴草堆上,每天都要偿偿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吴国的屈辱。勾践的举动感动了越国国民,全国上下经过十年奋斗,终于国力强大,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是指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最早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凯旋而归时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迷了路,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也没能走出山谷。
管仲思索 了许久,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了,让管仲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大军紧跟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化险为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