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警告说,前所未有的北极僵尸野火和冰下火焰无法扑灭

小科普 113

前段时间,结合太平洋中东部热带洋面海温持续异常偏低而形成的蓝带,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就曾宣布拉尼娜已经到来,并有75%~85%持续今年整个冬季。

然而就在大家纷纷讨论今年会不会是冷冬,有没有可能出现像2008年那样的低温冰冻雨雪灾害(统称2008年雪灾)以及冬天要不要备棉衣棉裤和会不会被冻哭等问题时,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也官宣表示:今年将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之一,是不是很矛盾?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拉尼娜的确是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区域性降温或极端气象事件的发生,但拉尼娜的出现并不一定就与冷冬、雪灾划等号,同样按照WMO的说法:拉尼娜事件所带来的低温影响并不足以抵消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全球平均气温有可能偏暖

而我们都知道,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一系列复杂而又深刻的影响,例如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临海或内陆低海拔陆地被海水淹没;被封在南极冰川里的古老病毒和细菌将被释放;使全球气候异常频发并导致降水量重新分配以及容易加剧森林火灾的发生等,这些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还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森林火灾次数明显在增多增强。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由于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干旱澳大利亚发生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森林大火,从2019年的9月份一直持续烧到2020年的3月份,总过火面积达1100万公顷(11万平方公里),估计已致包括袋鼠、树熊(考拉)等在内的30亿只动物死亡。

并且澳大利亚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土地遭到野火的破坏,而号称抽水机的桉树又是澳大利亚主要的森林树种,其易燃易复苏的特性也令科学家担忧,不断得到进化的桉树恐将诱发更多更大的火灾,从而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而位于太平洋东岸、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场野火则是这两年时间跨度最长的野火,从2019年7月中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没有被扑灭,据加州州长纽瑟姆介绍,野火已烧毁了超过180万英亩的土地,由于无法获得联邦政府的援助,按目前的灭火进度野火预计会烧到明年的4~5月份。

从上述两场野火来看,主要发生在中低纬度气候相对干燥的地区,例如赤道横贯澳大利亚中部且受东部海拔较高的大分水岭的阻隔,使得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气候类型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主体部分处在北纬30°到40°的大陆西部,以地中海式气候为主,气候相对干燥且有易燃烧的植物(多生长叶面有蜡质的硬叶灌木)。

但是不可思议的是,在气候寒冷的北极圈内竟然也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见的大火,并且与澳洲山火和美国加州野火不同的是,北极圈内的这场大火属于僵尸火。

对此科学家也声称僵尸火一旦蔓延之后将无法扑灭,这是怎么回事呢?

北极圈内的僵尸火是如何形成的?

提起北极,想必很多人都会将其与寒冷的冰雪世界划等号。其实不然,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早已不是所谓的寒冷的代名词,例如今年的6月下旬北极地区就出现了38度的高温,几乎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三伏天差不多,可谓是创下了北极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新高度。

而且尽管北极地处所处的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较小,获得的太阳辐射也相对较少,但是北极圈内并非完全是冰雪一片,例如摩尔曼斯克地处北纬68度58分、东经33度03分,深入北极圈内300多公里,按理说气候非常寒冷,然而这里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而成为北极地区有名的深水不冻港。

另外,北极圈内有面积广阔的苔原带和高寒针叶林带,在高温、干燥和大风条件下,含油脂较多的针叶林极易发生自燃,而北极地区夏季多雷暴天气就为火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因此每年北极圈内火灾频发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根据NASA的地球火灾监测数据显示,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这些纬度较高且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每年山火的频率和过火面积都有增加的趋势。

北极圈内的大火为什么无法扑灭?‍

我们都知道,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必要的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三点必须同时满足。

北极地区今年普遍少雨,这使得原本每年7月才开始的火灾季节提前到了5月份,并且火灾由地面蔓延至地下,已经开始触及到苔原带地下的泥炭层(也称泥煤),这是由泥炭化作用形成的粗腐殖质层,其厚度与泥炭所在地区的水热条件以及植物的生长和分解状况等有关。

虽然泥煤的热度不算太高,但与平常烧的木头差不多,并且架不住覆盖面广、体量大,一旦蔓延开来很难熄灭。同样的道理,我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终将燃烧了上百年的新疆硫磺沟煤田火区扑灭,而位于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部的地狱之门,自1971年由前苏联地质学家意外点着至今都未能扑灭,每年损失数以亿计。

总结

实际上,北极圈内的泥炭层着火之所以无法扑灭,与这一带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泥炭层分布面积广、体量大,加之处在副极地低压带,多大风天气,有力的助推了火势的蔓延,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些地带人烟稀少属于无人区,只要没有威胁到周边的城镇几乎没有人出手扑救,很多情况下都是自生自灭,或许只有一场大的透雨才能告一段落。

总之,北极地区僵尸的频现,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近些年来有关北极海冰消失北极熊无家可归、南极冰架崩塌、喜马拉雅山变绿等新闻层出不穷,可见保护地球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贯彻执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全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学视野,不同见解;关注点赞,腰缠万贯,欢迎点评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